博越為何可以走華為模式卻選擇了小米模式
博越3月26日上市。在此之前H6、CS75紛紛調(diào)價,以至于很多人認為博越的最終定價也是受此影響。然而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或許是因為長城/長安事先知道了博越的定價策略而有所行動也說不定。不管怎么說,博越的上市實打實地影響了數(shù)一數(shù)二的兩個重量級對手,坊間對其價格的反應也大多為“意外”、“驚喜”或者“厚道“、“震撼”之類。然而車云菌對此卻略感“失望”,這又是為何呢?
當下的自主汽車品牌太需要“華為模式”
自主品牌到底該走向何方?是永遠靠價格屠夫拼殺低端,還是像眾泰陸風那樣將山寨進行到底?自主品牌到底能不能成長為與合資品牌同級同價對陣的格局?
有人說,自主品牌永遠沒戲,你再怎么好人家也認合資或進口。果真如此嗎?回想五年前,人們對于國產(chǎn)手機的印象是不是也大致如此?講求高大上的,不是蘋果就是三星,要么也得HTC之類,誰想過國產(chǎn)品牌?但現(xiàn)在呢?你會感覺身邊用華為M8的人很LOW嗎?
那么在自主汽車品牌領域呢?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類似華為的情況,即人們不再僅僅是因為價格便宜配置高而選擇,而是覺得它真的好,并且開著“不LOW”而選擇?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關鍵問題是什么時候,以及如何“成長為”的問題。
平心而論,自主廠商在這方面的努力一直就沒有停止過,例如感覺上最貼切的品牌:觀致。為什么說感知上?因為觀致就是帶著這樣的情懷上路的,但基于眾所周知,其境遇與預期相差甚遠。換句話說,它這條路似乎很難走通。這有點類似于手機界的錘子,憑空出世,一味地玩情懷,卻沒有銷量的支持,這種上位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其他廠商的努力呢?長城以上市公司的資源和巨大銷量帶來的豐厚利潤為基礎,潛心推出了H8和H9這種高大上的品種。然而這兩款車的折戟似乎也在說明,如此大躍進式的上位并不明智。長安在設計上的突破確實卓有成效,也因此讓它成為了自主一哥,但無論產(chǎn)品還是品牌力,它也只能算是比其他自主稍有改善,而遠達不到影響合資的地步。比亞迪的新能源風風火火,它未來也確實有可能在這一領域走得比合資品牌還好,但在當下、傳統(tǒng)汽車領域,顯然它也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吉利的“博系列”是有機會實現(xiàn)突破的
然后我們再來看吉利的“博系列”。很顯然,這個系列與印象中的吉利完全不同。它似乎已經(jīng)可以視為一個全新的子品牌,并且具備了(上位)成功的基礎。這個基礎是由博瑞的表現(xiàn)給出的。在此之前,即便是靠拼價格,自主B級也難有成功案例,更別說用12萬元左右的起價拼殺了。然而博瑞用事實證明了它的成功,并且這個成功相當有說服力。
博瑞所涉足的細分領域,一度是自主品牌的死亡禁區(qū)。而之所以會如此,與這一級別車型消費者的挑剔不無關系——光有顏值不夠,光有空間更不夠,甚至品質、配置等全方位出眾也不夠,因為還有牌子、面子等諸多問題。博瑞的成功,靠的也絕不僅僅是產(chǎn)品力,更與它堪稱典范的出彩營銷密切相關。無論你對這種營銷方式怎么看,但它最終改變了人們的觀點——愿意花到這個價錢去買一輛吉利的“博系列”,不覺得沒面子,反而覺得很有范兒、很懂行……
博越,作為“博系列”的第二款產(chǎn)品,至少從三個角度看,它完全可以延續(xù)博瑞的模式,并且比博瑞成功。
1,它所處的細分市場,熱度遠高于博瑞;
2,它可以站在博瑞的肩膀上,品牌營銷可以四兩撥千斤;
3,在合資與自主SUV之間有足夠的市場空隙讓它成長,而不是像輛博瑞那樣面臨很多價格重疊的合資對手。
然而最終吉利并沒有選擇這么做,而是選擇了與其它自主對手拼價格。這讓人感覺好像從“華為策略”轉向“小米策略”一般。很難說哪種策略一定對或者錯,但總讓人感覺吉利、乃至整個自主品牌似乎錯失了一次上位的時機。在博越的定價體系之下,很多人所期待的、博越將與合資SUV正面PK的格局不復存在了,而博越的上市還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自主陣營的自相殘殺。
小結:單就產(chǎn)品和營銷而言,博越依舊是“典范”
至此,應該說解釋清楚了車云菌“失望”的原因。這種失望,更多源于車云菌太希望自主品牌能夠成功上位,與合資品牌一較高下了。然而如果我們放開這種強加于博越的責任感,單就產(chǎn)品力和市場營銷而言,它依舊可以算是典范。
不要就此認為博越是一款可以賣到12萬的SUV賣到9萬多而感覺很值很激動。一款產(chǎn)品如何定位,絕不是臨上市前能夠決定的。
可以說,從博越立項開始,它就打算與H6和CS75白刃戰(zhàn)。然而在營銷策略上,它卻并沒有這么做。它的確借助了博瑞的成功,盡可能地讓人們從博瑞的角度去想,并形成“將賣12萬+”的印象(事實上,連車云菌也一度“很相信”)。也正是基于這個鋪墊,形成了當下的效果——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這個價格點贊。這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成功得足以讓人瞠目。
然后具體看產(chǎn)品。“好看、好開、好智能”,吉利為其制定的“三好”標準簡單直接,而且著實做得到位。至少從大多數(shù)人的直觀感受,博越的產(chǎn)品力是明顯能夠超越同價位對手的。最后呢?
相信很多人感覺與車云菌類似,以目前博越的熱度、產(chǎn)品力和價格來看,只要博越上市后別出現(xiàn)可靠性的紕漏,其成功已幾乎沒有懸念。弄不好,它真能和哈弗H6叫板一下老大的位置。當然,前提是吉利的產(chǎn)能必須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