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不等于無人駕駛 開車時不能過于依賴
智能駕駛容易被干擾
實驗發(fā)現(xiàn):智能駕駛系統(tǒng)并不是萬能的,開車時不能過于依賴
干擾器
一個手機大小的盒子,稍微操縱一下,就能干擾汽車的智能駕駛模式,這樣的操作并不是電影里的特效,而就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讓不少司機不再精神高度緊張,依靠智能駕駛這一“神器”,原本枯燥的開車也能變得相對輕松。不過,在使用的時候也要當心,如果過于依賴智能駕駛系統(tǒng),一些來自外部的干擾信號存在著讓駕駛失控的危險,給自己的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什么是智能駕駛?
智能駕駛已經出現(xiàn)了數十年,而早前只是在實驗室里。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和那些科幻影片里刻畫的不同,智能駕駛并不等于無人駕駛。這種設備主要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jiān)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協(xié)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目前,全球也有不少汽車生產廠商將這種技術運用在汽車上。
實驗
信號干擾讓智能駕駛失靈
在實驗中,360汽車安全實驗室的負責人劉建皓向記者演示了某品牌電動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按動遙控器,車輛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緩緩駛出,而在距離車輛不遠的地方安置了一個障礙物。當車輛距離障礙物50厘米時,智能駕駛制動功能能夠識別出障礙物,進行緊急制動,瞬間剎住了車。不過,當劉建皓用手中這臺類似遙控器的裝置進行操作時,車輛卻沒有識別停放在前面的障礙物,徑直撞了上去。
而在進行倒車實驗過程中,如果沒有外界信號的干擾,車輛的識別系統(tǒng)是能夠辨別出停放在車后的障礙物的,但是一旦按下干擾器,車輛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就“失效”了,無法識別障礙物。
探秘
智能駕駛為何能被干擾?
據了解,一般車輛的智能駕駛功能是依靠傳感器、毫米雷達波以及攝像頭多個部位相互配合來實現(xiàn)的。不過相比較人腦的判斷,這些“神器”依然存在著自己的不足。譬如使用干擾信號的話,就會讓汽車的傳感器“致盲”,發(fā)生誤報。而攝像頭對白光不敏感,如果前方燈光過于耀眼,或者車輛剛從漆黑的隧道中駛出,同樣會出現(xiàn)盲區(qū),導致智能駕駛系統(tǒng)“失效”。相比人腦的判斷,雖然汽車上的“電腦”會依據探測到的數據來進行計算判斷,但是這些神器因為外界的干擾會發(fā)生誤判,這也會增加事故的發(fā)生幾率。
建議
智能駕駛不等于無人駕駛
對于智能駕駛系統(tǒng)會被干擾的情況,劉建皓建議,大家在駕駛具有智能駕駛功能的車輛時,不要完全依靠智能駕駛系統(tǒng),因為智能駕駛系統(tǒng)不等于無人駕駛。大家在開車的時候可以打開智能駕駛,讓其作為車輛行駛時的輔助工具。不過,即使開啟了智能駕駛功能,司機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判斷來謹慎駕駛。